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时政 -> 宁夏点击
让每个孩子都向阳花开
——宁夏“扫黄打非”的基层实践
2025-11-03 07:57:06   
2025-11-03 07:57:06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10月31日,自治区“扫黄打非”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5年“扫黄打非·护苗·绿书签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全区各地筑牢家庭、学校、社会、司法四大防护安全网,形成党政主导、家庭尽责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,护苗扎实有力,育苗成效明显。

  校园护苗,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

  纲举而目张,执本而末从。

  2025年“扫黄打非·护苗·绿书签”专项行动以汇聚你我力量共护健康成长为主题,持续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护苗工作的浓厚氛围。

 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、自治区版权局、自治区教育厅等多部门联合,策划设计了系列活动,让“扫黄打非”工作从单纯监管向“教育+引导”转变,纵深实施有了新探索。

  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灵武市狼皮子梁学校,围绕“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”目标构建乡村阅读生态,让移民子女浸润在书香之中。副校长查自祥介绍,历经实践,学校如今已形成“整校推进、打卡驱动、品牌引领”的阅读育人模式,实现了“师生同读同一版本书”和高质量个性化阅读。

  中宁县第六中学张悦同学头戴VR头显,开启“骑行之旅”。突然一辆自行车从旁边冲出,伴随着急促的报警声,屏幕弹出“注意力不集中,发生事故”的提示。“VR单车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交通事故的危害性,教育成效远胜说教。”说起“扫黄打非·护苗·绿书签”专项行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该校校长周理说。VR法治科普平台、智能数字阅读系统、以案说法双屏互动等设备,让学生走进虚拟世界,通过沉浸式教育筑牢校园法治防线。

  西吉县第五中学,科普教育点燃学子航天梦。飞行虚拟训练室、3D航模创意设计室、航模制作室、航模展示室与飞行训练室等航空科普教育功能教室,采用“科普启蒙+技能培育+创新实践”三位一体模式,为全校500多名学生带来沉浸式航空科普教育体验。

  少年强则国强。校园护苗行动,推动护苗工作串点成链、聚链成群、集群成势,在教育沃土上绘就学生全面成长的画卷,让每个孩子都向阳花开。

  司法育苗,以法之名守护未成年人成长

  如何让未成年人在法治的蓝天下茁壮成长?

  “通过VR全景漫游系统,学生能沉浸式体验法庭的庄严。”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、副院长朱晓霞介绍,“扫黄打非”云展平台,集案例检索、法律知识查询、虚拟参观于一体,月均接待参观人员超400人次。在科技赋能的基础上,还打造了“夏小阳青少年法学院”特色品牌,让法治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变为互动体验。为从源头上防范“涉黄涉非”犯罪发生,法院面向辖区在校学生大力推行以案普法,覆盖青少年群体万余人次。

  “我们的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取名为‘蓝小武’,‘蓝’为检察蓝;‘小’同‘未’,指未成年人;‘武’取自大武口,体现未检用心、用情、用爱守护未成年人的功能定位。”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贾半半说。今年5月,“蓝小武”未检工作室整合基层治理力量,成立未成年人临时照料点。检察院联合大武口区妇联成立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,帮助过的涉罪未成年人均已回归学校、社会,再犯罪率为零。

  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、副检察长郭美玉从事检察工作16年,累计办理各类涉未案件505件,帮助170名未成年被害人走出心理阴霾。用“检察温度”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她不变的追求。

 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,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。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,是司法工作者的共同心声。

  携手育苗,激活共治新动能

 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。

  宁夏将保护工作从单一发力转向多元协同,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服务,织就了一张覆盖广、力度强、温度足的未成年人保护网,让每个孩子在多元培育中绽放光芒。

  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,贺兰山陶瓷艺术馆里,几十名小学生正在制作带有“绿书签”“护苗”等字样的陶瓷文创。“通过让孩子们在陶瓷彩绘的创作体验中了解‘绿书签’‘护苗’,既有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,也能提升他们对非遗的热爱。”贺兰山陶瓷艺术馆馆长陈刚刚说。截至目前,该公园累计接待参观、研学、党建等团队超过10万人次。

  青铜峡市裕民街惠源社区辖区内职工家庭占比较高,每到寒暑假,“孩子没人管、学习没人导、安全没人护”成为家长的普遍困扰。社区精准定位,精心打造寒暑假爱心托管班。家长表示,再也不用为孩子假期没人管而发愁了。

  固原市图书馆让困境儿童“阅”享“书香”。馆长文继芬介绍,图书馆创新活动载体,持续在线上推出“你选书我买单”的读者荐购活动,主要面向困境儿童,采购他们所需书籍,派人送到他们手里。时至今日,共计配送图书3000余册,助力困境儿童提升阅读能力、养成阅读习惯。

  新时期,宁夏从大处着眼、小处着手,持续用力、久久为功,以勠力同心的暖心奔赴,全面关爱少年儿童,为党的青少年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(记者 高 菲 实习生 凌新甜)

【编辑】:张静
【责任编辑】:杨丽